2023年8月11日出版的《中国航天报》刊发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的署名文章《科学把握“六个常态”新特征 全面形成集团公司“三高”发展模式》。现将全文转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科学把握“六个常态”新特征
全面形成集团公司“三高”发展模式
当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奋力推进航天强国建设。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集团公司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力推动全面形成“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发展模式。当前,航天事业发展处于重要历史机遇期,从集团公司来说,正面临任务增长常态、型号竞争常态、持续创新常态、开放合作常态、成本控制常态和深化改革常态“六个常态”新特征。这“六个常态”的有关内容,在过去的工作中也或多或少、局部性、阶段性、分散化存在,近些年已开始逐步呈现全面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今后这种常态化发展趋势的新特征将越来越明显。这既是我们面临的形势,也是我们面临的任务;既是我们面临的压力,也是我们面临的动力;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面临的机遇,是集团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回答好的时代命题。辨方位而正则,对“六个常态”新特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把握、积极应对,才能精准发力,自信自立走好新时代的航天强国路。
一、准确把握任务增长常态,不断优化升级航天型号科研生产管理模式
任务增长常态,从量上看,集团公司国防和航天装备任务每年都在增长,有些型号批产任务、型号种类增加的幅度更大;从质上看,技术指标要求提高,系统集成度提升,协作配套关系日趋复杂多样,研制生产周期缩短,技术整体难度增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把航天强国建设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和加快先进战斗力有效供给等强军要求,表明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采购也将迎来规模性快速增长和结构性转型升级。任务增长呈现高强密度、高难度、高复杂、高标准、短周期和波动性特征,质与量、类型与形态、成本与周期要求同步提高。这些都是对型号任务的战略部署和迫切需求,任务增长是大势所趋。任务增长常态更加注重内涵式增长和柔性增长,是筑牢国家安全战略基石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的现实需要。我们要着力打造新特征下的科研生产模式,保证型号装备“供得上”“供得起”“供得好”,实现高质高效供给。
一要坚持系统优化布局,推动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要坚持系统观念,着眼航天工程具有系统复杂、技术密集、风险性大、研制周期长等特点,着眼任务增长的现实需求和未来预期,着力优化扣紧科研链条,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能力和效率,以系统优化布局带动形成适应任务增长常态的科研生产模式,以发展眼光和系统思维实现各构成部分组合起来达到整体最优。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形成强大的体系化能力为目标,统筹对接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规划,与技术创新、科研生产模式转型、产业链等相结合,从空间区域、研制流程、能力结构水平、供应链等维度对各领域能力布局进行系统谋划,突出跨单位的专业化能力整合,强化资源配置,国家投入与多元化投入相结合,全面推动能力布局优化。
二要统筹好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装备供给能力。要在全面把握质和量的关系的基础上,着眼质和量的常态化动态需求,统筹好质量和效率的关系。质量是航天的生命,是任务增长常态可持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质量一切无从谈起。效率是任务增长常态可持续的助推和保障。要找到质量和效率的“均衡点”,实现二者的最优组合。要强化重大工程及首飞型号全面风险分析与控制,保证宇航发射和重大武器装备任务圆满成功。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能力韧性和安全水平,提高生产线运行效率,提升供给能力。要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高标准执行各项质量管控措施,面向型号推进差异化精益产品保证工作和航天卓越标准体系建设。
三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要基于集团公司各院所厂站不同的实际情况,遵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路径,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推进数字航天建设。加快数字化赋能航天型号产品科研生产模式转型,以统一的装备模型体系贯穿型号产品全生命周期,以统一的数字验证与确认模式贯穿型号产品研制全过程,以统一的数字交付要求贯穿型号产品供应商全级次,以统一的业务管控模型贯穿科研生产管理全要素,以统一的数据标准贯穿科研生产全环节,以统一的协同研制云平台贯穿科研生产全场景,通过“六个统一”实现型号科研生产模式的数字化协同。要对标对表最先进最前沿的科研生产模式,优化顶层设计,创新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积极应用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创建适应任务增长常态的科研生产模式,引领任务增长的新趋势。
二、准确把握型号竞争常态,巩固提升航天重大装备供给主导地位
器械不精,不可言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紧构建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全面开创武器装备建设新局面,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全军装备采购管理部门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推动武器装备采购的市场化改革,营造开放竞争的军品市场环境,吸引多元竞争主体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打造武器装备建设全寿命周期有序竞争的模式。航天型号竞争领域、竞争阶段、竞争主体都在不断变化,作为航天型号任务主力军,集团公司的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将会迎来更多、更大的冲击和考验。要深刻认识这种变化和调整是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并积极把握竞争态势,紧紧围绕常态化型号竞争进行调整,不断巩固和提升我们的主导地位。
二要健全适应型号竞争常态的体制机制。在体制制度方面,针对不同领域建立有效竞争应对模式;在竞标组织管理方面,加强竞标工作统筹、规范竞标行为,整合内部优势资源,完善竞争型号快速响应机制;在竞标策略方面,根据各领域竞争态势和市场拓展需求,做好竞争工作策划,通过谋划核心方向、提升技术实力、加强体系研究、拓展市场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型号竞争能力。要强势谋取竞争站位、系统策划竞争布局、前瞻打造竞争潜力、全面形成竞争组织能力、健全竞争体制机制,通过竞争谋求任务增长和持续发展。
三要超前部署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型号竞争。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推进侦察预警、联合打击、战场支撑、综合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等要求,主动对接用户,提供能够支撑打赢未来战争的航天装备型号一揽子方案,依托集团公司科研生产坚实基础和全方位保障能力,助力打造国家战略威慑力量体系。
三、准确把握持续创新常态,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创新常态是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凸显了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了创新动力要持续、创新突破要连续、创新态势要延续。当前,科技日益成为塑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的决定性要素。身处“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时代,我们惟有坚持持续创新常态,才能真正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三要大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要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塑造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人才优势。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培养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创新的激励机制,推动创新呈现持续化、系统化、常态化态势。要赓续弘扬航天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把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创新基因传承好、守护好,让创新始终成为引领集团公司发展的第一动力。
四、准确把握开放合作常态,加快推进一体化的体系和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是促进人类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国倡导世界各国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外空领域国际交流合作。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中国航天国际化的方向,对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在航天领域搞冲突、搞对抗封锁进行了有力回击,为世界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正因如此,开放合作常态不仅面向装备部门、作战部队、指挥体系,还面向配套商、面向航天产业链供应链、面向国内产业体系和全球市场,是大开放、大合作。
二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而是要更加开放包容、拥抱世界。我们要积极融入国家政治外交大局,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促进改革、倒逼转型。要通过交流、学习、吸收、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最大限度开发国际市场、用好全球资源,提升我国在全球航天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三要推动一体化发展,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要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尤其是军事装备发展现状和态势,对标对表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的武器装备现代化要求,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破除利益藩篱、思维定式、既有观念,认清形势任务、明确目标方向。要将航天装备生产能力建设融入到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持续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航天装备科研生产能力体系。要坚决做到优质高效服务装备部门、作战部队、指挥体系,加强与配套商合作,全面提升需求生成能力和生产动员能力,促进有机融合,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一体化发展格局。
五、准确把握成本控制常态,打牢世界一流航天企业发展基础
成本控制常态是应对打得起战争、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集团公司近些年成本控制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1+X+1”工作模式,形成了成本管控月度检查和工作例会机制,建立了“3+10”成本监测和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成本可知可视等建模基础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面对新的环境条件和发展要求,常态化意识还需增强,成本与业务一体化模式还需不断完善,成本对标维度还需厘清,成本控制能力还需提升,成本控制对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的生命保障作用亟待加强。
二要打造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数字化的成本管控新模式。要以成本管控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化、成本管控基础数据准确化、成本建模工作科学化、成本管控工具系列化等基础变革进一步强化成本管控监督和反馈环境条件。要以常态化质量问题成本统计分析的提质扩面和型号团队的成本可知可视,推动成本控制的业财结合,通过成本与业务一体化相互支撑实现由面到线到点的全面成本管控。要建立成本管理、技术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的体系化约束,形成成本管理对标准确清晰、闭环完备合理的常态化工作新模式,推动成本控制与研制生产模式变革深度契合,推动航天精益成本管控体系向卓越管控体系迭代升级。
三要推进成本文化建设。要打破不惜一切代价保成功的思维定式,摒弃成本与我无关的错误认知,克服过分强调“航天事业特殊论”的观念,全面更新成本理念,强化全流程、全链条成本管控全员责任意识,形成人人讲成本、事事看成本的价值认同。要对标“低成本、短周期、批量化”的航天装备发展趋势和“两高一低可持续”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成本+”落地落实,落在每个项目、每笔款项、每名员工身上。大力宣传成本理念、成本政策和成本准则,培育践行成本文化。
六、准确把握深化改革常态,持续注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深化改革常态是基于历史和现实、内外环境变化、对未来的期许、改革意识共识共知,改革始终存在、无处不在、时时进行的背景下,深化改革是必用手段、应有之义、关键一招已成为常态,对集团公司的发展能够产生全面性、方向性、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耦合性的态势影响。深化改革常态表明我们对改革的理性认知实现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已经由问题导向的单点改革向目标导向的全面、系统改革转变,由运动式改革向持续改革转变,由自上而下推进向上下结合推进转变。要准确把握深化改革常态,在改革动态中保持稳定,在稳定常态中促进发展,确保改革的有序性、协同性、严肃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党和国家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路蹄疾步稳、勇毅笃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以最大公约数的思想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和持久的改革动力。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围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化航天产业体系,敢于破难题、涉险滩、啃硬骨头,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不断推动集团公司各项改革走深走实。在自主创新、开放合作、企业管理、资源配置等多领域开展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乘势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页面版权所有:康惠 (惠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粤ICP备0501327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惠州 国内地址: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大道航天科技工业园8号楼 电 话:86-752-2609600